樹狀月季常見的嫁接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-
“T” 形芽接
- 操作步驟:
- 首先選擇合適的砧木和接穗。砧木一般是根系發(fā)達、生長健壯的薔薇,接穗要選取生長良好、帶有飽滿芽點的月季枝條。通常在砧木離地面 5 - 10 厘米左右的位置,用芽接刀橫切一刀,深度達到木質(zhì)部,再在橫切口的中間垂直向下切一刀,形成一個 “T” 形切口。
- 然后從接穗上選取飽滿的芽,在芽的上方 0.5 - 0.8 厘米處橫切一刀,深度以切斷皮層為準,再在芽的下方 1 - 1.5 厘米處斜向上削一刀,取下一個盾形的芽片。
- 將芽片插入砧木的 “T” 形切口內(nèi),使芽片的上端與砧木的橫切口對齊,然后用塑料薄膜條從下往上綁扎,將芽片緊緊地固定在砧木上,只露出芽點。
- 優(yōu)點:
- 這種方法操作相對簡單,對技術(shù)要求不是特別高,適合初學者。而且芽接通常在生長季節(jié)進行,一般在 7 - 9 月,此時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層比較活躍,成活率較高,能達到 80% - 90% 左右。
- 可以充分利用接穗,一個接穗可以取多個芽進行嫁接,能在短時間內(nèi)繁殖較多的樹狀月季植株。
- 缺點:
- 芽接后的植株初期生長相對較弱,需要一段時間來愈合和生長,而且如果綁扎不牢固或者遇到惡劣天氣,芽片可能會移位或受損,影響成活率。
-
嵌芽接
- 操作步驟:
- 選擇好砧木和接穗后,在接穗的芽下方 1 - 1.5 厘米處向上斜切一刀,深度達到木質(zhì)部的三分之一左右,再在芽的上方 0.5 - 0.8 厘米處向下斜切一刀,取下一個帶有木質(zhì)部的芽片。
- 在砧木合適的位置,按照接穗芽片的大小和形狀,切一個相同的切口,將芽片嵌入砧木的切口內(nèi),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至少一側(cè)對齊。然后用塑料薄膜綁扎,露出芽點。
- 優(yōu)點:
- 嵌芽接不受季節(jié)限制,只要砧木和接穗的皮層能夠剝離就可以進行,比較靈活。它對砧木和接穗的粗度要求也不嚴格,即使砧木和接穗的粗細差異較大,也能較好地嫁接。
- 這種方法嫁接后的芽片與砧木結(jié)合緊密,成活率也比較高,一般在 70% - 80% 左右。
- 缺點:
- 操作相對 “T” 形芽接要復雜一些,需要一定的技巧,尤其是在切取和嵌入芽片時,對切口的形狀和大小要求比較精確,否則會影響形成層的對齊,降低成活率。
- 劈接
- 操作步驟:
- 一般在春季砧木和接穗尚未發(fā)芽或者剛剛發(fā)芽時進行。先將砧木在離地面一定高度(通常 80 - 120 厘米)處截斷,然后用劈接刀在砧木的中央垂直劈開,深度約 3 - 5 厘米。
- 接穗選擇半木質(zhì)化、帶有 2 - 3 個芽的枝條,將其下端兩側(cè)削成楔形,削面長度約 3 - 4 厘米。把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的劈口中,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對齊,如果接穗較細,要保證一側(cè)的形成層對齊。最后用塑料薄膜或者專用的嫁接膠帶將接口包扎好,也可以在接口處涂抹一些嫁接蠟,防止水分散失。
- 優(yōu)點:
- 劈接可以使接穗和砧木緊密結(jié)合,接口愈合良好,成活率較高,通常能達到 75% - 85% 左右。而且適合嫁接比較粗的砧木和接穗,能夠快速形成樹冠,使樹狀月季早日成型。
- 缺點:
- 對操作技術(shù)要求較高,尤其是在劈砧木和削接穗時,需要比較熟練的手法,否則容易造成接口不平整、形成層對齊不準確等問題。另外,劈接的時間比較有限,一般在春季進行,錯過了這個時期,成活率會大大降低。
- 切接
- 操作步驟:
- 同樣在春季進行,把砧木在合適的高度(如 60 - 100 厘米)截斷,在砧木的一側(cè)垂直切一刀,深度約 3 - 4 厘米。
- 接穗選取帶有 2 - 3 個芽的半木質(zhì)化枝條,將其下端削成一個長約 3 - 4 厘米的斜面,在斜面的背面再削一個短斜面,長度約 1 - 1.5 厘米。將接穗長斜面朝里插入砧木的切口中,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對齊,然后用塑料薄膜包扎好。
- 優(yōu)點:
- 切接的成活率較高,可達 70% - 80% 左右,而且操作相對簡單,只要掌握了削接穗和插入砧木的技巧,就能較好地完成嫁接。它也適合在春季砧木和接穗萌動初期進行,有利于接口的愈合和接穗的生長。
- 缺點:
- 對砧木和接穗的粗度有一定的要求,一般要求兩者的粗度比較接近,否則會影響形成層的對齊。而且在包扎接口時,要注意密封,防止雨水或病菌侵入,影響成活率。
|